纠正根尘不偶讲解《四圣心源.天人解》3的错误之处
http://www.shanghan.com/bbs/thread-102880-1-3.html课后互动 主持人:大家好!老师先休息一会儿!大家如果对第一章第一节有什么问题,可以先提出来,当然可以抢麦,也可以打字问。对了,大家现在尽量问第一章的各小节的问题。毕竟好多人都是从头开始学的。所以说如果讲第一章以外的问题,有好多同学可能都听不明白。
问题一:“大道至简”老师问了这么一个问题,说是为什么是己土左旋而不是戊土?我们知道己土左旋而升,戊土右转而降,为什么不是相反?
这个问题怎么讲呢?实际上,己土、戊土,就是脾胃这股气,它本身、本质上也是一股气。就跟咱们刚开始讲到太极的时候,太极动而生阳,静而生阴。这股气最开始的时候圆融不动,一旦为人,升华为人这一股气,它就已经是后天了,就已经有动静了,一动就有阴阳,就有升降。所以升起来的这股气,我们就给起了个名字叫己土,就是脾土;降的这股气,它往下降的时候,我们给起了个名字就叫戊土。所以为什么己土左旋而戊土右转,这个就是最开始的时候就是这么命名的。就像你生下来时你爸妈给你取了个名字,你就叫这个名字。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?就给你取了个这么个名,你可不就叫这个名字。为什么己土左旋而戊土右转这个样子,我们可以理解成人为约定成俗这么一个称呼。
但它的本质是来源于一气,从中土,一气混茫、未分阴阳的状态而来的,本质上它并不是截然分为两股气。它本质上也是一股气,只不过它从最原始的那个,相当于太极的那个状态,一旦动起来的时候,它自然的就会变成升降两种情况,自然就产生脾胃这两个不同的升降方向,并且我们人为地给它赋予不同的名字,是这么一个道理。叫什么名不重要,假设最开始我们讲了就是戊土左旋,己土右转,那我们今天就可以反过来讲,这个名字不重要。我们知道它是怎么来的,它是一气混蒙未分、未分阴阳的时候,演化而来的,一动就产生阴阳,产生升降,它的来源是一样的。来源是一股气,是一个状态,这一点搞清楚就可以了。
根尘认为戊己的左旋右降是古人起名约定俗成的,是主观性的。稍微懂点易经的人都知道:阳气左旋升散、阴气右旋降敛。戊为阳土、己为阴土。本应戊土左旋、己土右敛。但黄元御可能是为了附和脾升胃降的观点或者是后人传抄搞错了。但根尘认为是约定成俗这么一个称呼就不对了。可见此人对阴阳易理最基础的概念都是不太懂的。搞不懂易理想把中医搞懂也是不可能的。
事出必有因、空穴会来风,世间万万事万物只要存在就有他的道理,不去穷究怎能为师?
请问‘脾体阴用阳、胃体阳用阴’的机理是什么?脾为太阴,太阴者阴之极也,阴盛则沉降,易趋下陷,这也是脾气易虚、诸藏易陷的原因,所以脾其性更应该降,那脾主升清的机理又是什么?同理胃为阳明,阳明者二阳也,二阳胜于阴,阳性升散,盛则上逆,这也是胃气易实、气易上逆的原因,胃本应该升升,那又为何胃主降浊呢?
先不谈古人之观点是否有错误,在流传的过程中就与可能在传抄时产生错误、加入后人观点,即使伤寒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,为何不能质疑呢?崇古而不迷信古、敢于质疑、有理有据才是真正的研究学问。
还有阴阳的特性中,阴阳转化究竟是阴阳消长的现象,还是阴阳特性的本质?特性是与生俱来的,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发生的,阴阳转化好像不借助第三方条件不能产生吧?现在中医中属阴的寒邪跑到体内郁久了就变成热邪了,难道一块冰密封放久了就变成热水了吗?
还请“医学新手”同学给予一一作答
对于前辈提出的问题有的小子还没想过,不过关于脾升胃降的问题,小子下午认真想了一下,小子就说下自己的拙解吧,若有不妥之处还望前辈指出。
脾为阴土其体为阴,胃为阳土其体为阳。但一气周流,一气动而分阴阳,故一气亦阴亦阳,气静故凝而成脏腑,气动则发而为其用。一气之阴阳平衡,故脏体阴则其用为阳,腑体阳则其用为阴。故而脾以阴体而生发,胃以阳体而通降。
以上就是小子的理解了,若有不妥请前辈指点。
这些疑问,看些周易的基础知识就能明白。阴阳是对立的,所以你理解的脾太阴易躯下陷,其性更应该降。但是,阴阳也是统一的,所以阴阳要相济才能和谐相生相化,否则就是阴阳分离。所以六十四卦的第六十三卦,是既济,既济的卦象就是火在下,水在上。火下而水上,则既济。而第六十四卦的未济,却是火在上,而水在下,虽然火在上,而水在下会自然之性,但却是未济之意,就是水火、阴阳无法交融作用,因为各走各的道了。心为火在上,却需要右降才能暖下,以防肾水随其本性而致大寒。肾为水在下,却需要左升才能凉上,以防心火随其本性而生大热。脾胃也是此理,脾性本湿,故不可随其性而增湿,须燥其土而得用。胃性本燥,故不可随其性而愈燥,须润其土而得用。阴阳相济相生之理方可化生万物。否则便是阴阳相隔相离之势成无用之物。男女和合之常亦如是。
看点周易就能明白,可有些人他就是不明白。我虽说脾为阴易下降,但我也没否定脾中有阳气,万物负阴而抱阳,阴中有阳、阳中有阴。但万物阴阳是不对等的,是有偏颇的。正是这种阴阳的不对等才有升降出入,有升降出入才产生了大千世界。脾虽含阳,但不足以使其上升,否则它就不叫太阴,胃也是同理。阴阳的上升下降是有章法规矩、要接助外力的,不是随心所欲,你想让它升它就升、你想让降它就降的。阳要下降就需要阴的帮助,阴要上升就离不开阳的协同。阴阳是不可分离,但脏腑却是有明确的阴阳之别的,阴阳均等不升不降、一团和气就是死气。
脾升胃降是黄元御在四圣心源这本书贯穿始终的要旨,而不是随意附会,更不是传抄的错误。在其卷三真脏脉义中诠释得很清楚“土者,四维之中气也。脾以阴土而含阳气,故脾阳左升则化肝木;胃以阳土
而胎阴气,故胃阴右降则化肺金。金降于北,凉气化寒,是谓肾水;木升于南,
温气化热,是谓心火。肺肝心肾,四象攸分,实则脾胃之左右升降而变化者也。”
为什么己土会升呢,其实黄氏也在书中说清楚了,在卷二太阴湿土中说到,脾为阴土,“土所以升者,脾阳之发生也”。在黄氏一书中,土为四象之母,是中气,是阴阳转化的枢轴,因而己土为阴,左旋而生阳,戊土为阳,因而右旋而生阴。
当然,土本身的上升之力不足因而,黄氏说到“然土气不升,固赖木气以升之,而木气不达,实赖土气以达焉。”按我的理解,木之生长需要己土的阳气发生,而木生成以后有以上升之力,带动己土上升而生阳。
本人刚接触中医,四圣心源也只看了几天,但是却让我大为惊艳,天人一解,立意高远。有什么不当之处,请指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