拜师黄元御中医论坛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
拜师黄元御中医论坛是专门对黄元御土枢四象医学理论研究论坛,欢迎黄元御四圣心愿中医爱好者参加~
 
首页欢迎页Latest images搜索注册登录

 

 【转】《四圣心源》之先导 火神派之肇基

向下 
作者留言
黄元御爱好者




帖子数 : 177
注册日期 : 14-06-19

【转】《四圣心源》之先导 火神派之肇基 Empty
帖子主题: 【转】《四圣心源》之先导 火神派之肇基   【转】《四圣心源》之先导 火神派之肇基 I_icon_minitime周五 六月 27, 2014 6:12 am

《四圣心源》之先导 火神派之肇基
[要查看本链接请先注册登录]
胸次岂无医国策,囊中幸有活人方。几千年来,中国医生都是怀着一颗仁者之心,深入民间,济世救人。
中医生于民间,藏于民间。在现代社会,中医粉丝们纷纷在各大网站和论坛构建一方属于草根们的天地,自由讲课,传承中医。任启松老师(网名:医医金针)注释的《医家秘奥》和《慎柔五书》的稿子,正是一个中医讲堂的负责人向出版社推荐的。
任启松,安徽濉溪人士,出身中医世家,四代家传,幼承庭训,学验俱丰。复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,临证数十年,渐臻融通之境。先生由易入医,遍读古今医书,不得其要。后读黄元御医书十一种,如拾旧物,而明医易一理,别无二致。悬象观物,诸般藏象脉理,如洪炉点雪,通彻洞明。先生退休后,现于北京平心堂和宝天中医门诊等地悬壶济世。 
先生融通医易,提出天人相应,共此阴阳的一气流行理论。治病立足一元盈缩之象,合于四象枢土之行。临证立方独尊仲景,同时融会黄元御、郑寿全、周慎斋、胡慎柔之学。用药每法经方,不出仲景规矩。
黄元御的医学思想和临证经验是论坛上大家讨论学习的热点。明朝慎斋学派,与黄元御的医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慎斋学派周慎斋、査了吾、胡慎柔师徒三人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。査了吾先生收徒不拘一格,唯贤唯能,这才使患者胡慎柔有机会转变为医生。胡慎柔先生因病入医,而能一门深入,数十年如一日。难能可贵的是,査了吾先生觉得自己教不了胡慎柔先生的时候,又毅然把胡慎柔推荐给自己的老师周慎斋先生。虽然师徒成了师兄弟,但却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。纵观师徒三人一生言行,真正当得起“医者仁心”四字。每思及此,几欲垂泪。
《医家秘奥》虽文字不多,却是慎斋学派的经典之作,很值得广大医学爱好者,尤其是临床医生进行研读。全书文字不多,但理论深远,如对脉象的缜密分析,对内伤的阐述发挥,对医案的精辟辨治,远超一般所知所得。
《医家秘奥》包括五种著作:《脉法解》、《慎斋三书》、《查了吾正阳篇选录》、《胡慎柔五书要语》、《<医家秘奥>笔谈摘要》。其中脉法部分,很多东西都是作者临床经验的总结和升华。作者在对脉象的分析中又结合了运气学说的一些理论,给人以很多启示。《慎斋三书》卷一、卷二言简意赅,虽然成文不是很系统,但对于中医内科临床还是多有裨益的。如“寒凉泻火之有余,不能泻火之不足”,“无火不动痰,无痰不作晕”等。《慎斋三书》卷三,医案的记录详尽,包括症状、辨证、方药及病情发展等,是临床研究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。附加的《查了吾正阳篇选录》、《<医家秘奥>笔谈摘要》,与周慎斋的著作参照研读,则能使读者对慎斋医学思想的理解有所增益。
《慎柔五书》是一本水平较高的中医内科专著,书中关于虚损和痨瘵的证治异同,对医案的精辟辨治,都颇有发人深思之处。尤其是其中对于虚痨的论述及相关病例的记录,是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不多见的,是中医内科极为宝贵的资料。
两书皆为慎斋学派精华之作,其学术价值可总结为四大点:
一、火神之肇基:
“人身以阳气为主,用药以扶阳为主。”作者意识到,阳气者,若天与日,用药应以阳气为主,则人可长生。“凡内伤发热,口干,乃下焦虚寒,火不归原,阳气在上故尔,须温下焦,使阳气下降,则口干自愈。”君相之火不降,相火发露,出现发热;相火熏烁出现口干;君相不能敛收归于癸水,则下元虚寒。此时须温下元,暖水燥土,同时敛收君相之火归于癸水。君相之火下降,则上不热,故口干自愈。这里已有火神派引火归原的纲领。“凡病久而不愈者,多有用附子获效,附子回下焦之阳。盖万物生于土,火者土之母也,命门火旺则脾土温暖,胃气升发,五脏皆有所禀,此提纲携领之治也。”作者在此指出,凡病久不愈,在需要温阳之时,直接使用附子温阳,胜过其余千军万马之治。但同时又指出:“内伤,寸脉大于尺脉,此阳脉盛也,宜用保元汤加归芍引下,则大脉去,而阳气亦内收矣”。表明引火归元,使阳秘阴平,并不只有用附子一法。
二、坤载(即黄元御)之先导:
1.认识到中土不枢,会火浮水沉:“大凡内伤症,下俱虚寒。”内伤症,大率皆中气虚弱,中虚不能枢转,肺胃之气不降,君相之火不能下收,所以下俱虚寒。此条与黄元御所述内伤之火浮水沉与水寒土湿不谋而合,是皆从临证实际得来,可谓真知灼见,只是坤载所述更加具体与系统,理论层次上也更高。
2.宝贵中气:“五脏皆禀气于脾,脾虚不能灌溉四旁,故各脏之病俱见。如民以食为天,五谷一荒,万民俱病,故救荒之策,发粟为先。而五脏俱病者,救脾为要。”又云:“人之一身,生死系乎脾胃。凡伤寒、杂病一七后,只当于脾胃求之,始免杀人之咎。”
3.能知升降浮沉,慎柔曰:圣人固不过升降浮沉之法耳。
三、痛陈滋阴降火之弊:
“虚损,六脉俱数,服滋阴降火之品,不及四五十剂者,犹可治之。如服至数十剂及百剂者,真元耗尽,虽脉大洪缓,中已无神。因用补剂即退去,洪缓变为细数,即渐痿困不起而毙矣。”这是因使用滋阴降火,累创中阳,遂致病不可救。
“凡内伤,火在上,水在下,故发咳嗽而喘,此皆滋阴降火所致也”。意思是说,滋阴降火,中病即止,不可久服。从中可以悟出温病学派一派寒凉以治内伤,是甚为不妥的。
四、注重护阴与阳杀阴藏:
胡慎柔治虚损劳证:
1.首提地黄汤,接着就是金匮肾气丸。用六味地黄,以生地、丹皮凉血滋木清风,以瘦左路洪大之脉;以山药、山萸敛固,以阻风木盗泻;以茯苓、泽泻利脾肾不显之湿,以使右路金收水藏。
2.以保元、补中,培土生金,以黄芪、大枣益营卫,促金令大行,以收右寸关洪大或虚大,成就右路阳杀阴藏。
3.常用麦冬、五味子,清肺金敛收金水。常用半夏右降,或陈皮理降肺胃之气,以成右路金收水藏。
4.胡慎柔在阐明阳气重要的同时,也指出阴气的重要。“人身以阳气为主,一分阳气未绝,不至于死。一分阴气未尽,亦不至于死。盖孤阳不生,孤阴不长也。”又曰:“故天之阳气上升,即地之阴气不绝。”
慎柔既知养阳,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此则折寿而不彰”。又知护阴,“阴者,阳之守也;阳者,阴之使也”。又贵中土,“中气者,和济水火,升降金木,道家谓之黄婆,婴儿姹女之交,非此媒不可”。他没有后代群星大家的偏颇与丢失,但其学术高度实在绝大多数清代医家,以及百年以来几乎所有医家之上。
从道、易、伤寒与金匮的层次看来,慎斋学派仍有许多美中不足。慎斋对于医理,长于二元论式的阐述而不是使用观象。清代医学学术是比较发达的,然大多数医家的水平,都在慎斋学派的高度之下,可见进步是艰辛的,经典中医学的薪传是任重道远的。愿广大轩岐同道同修仁术,振兴中医,以开生民之寿域。
返回页首 向下
 
【转】《四圣心源》之先导 火神派之肇基
返回页首 
1页/共1
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
拜师黄元御中医论坛 :: 学生自学 :: 中医古籍-
转跳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