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转] 行者老师讲弦脉 2014-6-16 05:23 阅读(9) 转载自正人饶医师
赞(27)评论(2)转载(121)分享(53)复制地址编辑
上一篇 | 下一篇:名贵中药有替身
弦脉一品方脉
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:脉法解弦脉2008618
弦脉是脉象中比较重要的一部脉,在我以前所强调的四时脉法中,四时五行脉法中,弦脉为春生之脉。它在我们临床治疗中是经常遇见的。仲景有所谓七残贼脉,七种脉象,是病脉,而弦脉为首。为什么呢?我们讲的四时五行脉法中,以五种脉象来类比五脏六腑所生。春弦,夏洪,秋毛,冬石,(长夏)缓,这五种脉象。这四时的五种脉象仔细体会呢,反应了一个人体的阴阳盈缩的大象。根据这五种脉象人们这种现象,然后根据这五种现象,然后就可以类比出二十五脉。这也是难经脉法类比出来根据脉法来判断出:
弦属木,是春生之象,什么是弦脉呢?如按琴弦,大家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感觉呢?如循刀刃,初春之脉象,弦而有胃气,如揭长竿末梢,在我们临床之中,六部脉象,现在已经过了春天了,到了夏季,这个时候呢,脉象呢,弦象已经比较少见了,在初夏的时候还有点弦,所以说呢,弦在春季主肝木之象,肝木主一身生长之气,只要六部脉象出现了弦脉,我们的脉象呢,是以一股生生不已的生气为根本的,脉要有胃气,胃气呢,是和缓之象,在这之上呢,阳气有生发有收藏,生发之象呢就是弦脉。就是我们讲的脉有弦意,这个弦意呢,往往是生气受到郁遏,生气收到郁遏,脉见弦象,肝木之气欲升不得升的时候,就显示出来肝木之气过旺,肝木过旺,自然克伐脾土,乙木贼土,乙木克土的话,胃气受到克伐,人得胃气则生,胃气少则病,胃气亡则亡。
所以对于我们脉法来讲,六残贼脉之首就是弦脉。弦多胃少为肝病,弦多无胃为真脏脉,关于弦脉脉象的把握,弦脉脉形为什么会出现弦脉,为什么会显示出来如按琴弦,如循刀刃,这种感觉呢?大家知道,在我们的八卦之中,肝木之象属于东方震卦,属于一阳起震,就是说,一阳居于群阴之下,这时候是什么现象?外面群阴束缚,里面一阳起震,这个时候呢,在临床之中就是,类比一下,阳气意欲***而不得***,阴气束于外,而阳气郁于内,这种情况在于就是说,外感病的脉可以浮弦,外感风寒,郁而化热,在表证脉中多见,表寒脉。还有就是沉弦,沉弦往往是里寒,由于寒邪沉锢于内,束缚阳气。人体禀的就是一团生生不已的阳气,阳气滞涩在哪一点,我们周身一团皮毛血肉骨,全是阴质,它需要运化,哪一个地方阴质不得运化郁结在一定的时候呢,阳气郁了以后,它就会局部显示出有余,有余之象就会化热,化热之后就会显示出滑数,所以弦为初步的阳气郁之象。相反我们说尺部脉沉弦,就属于下寒。关部脉,在金匮要略中讲的就是,双弦为寒为痛,单弦,就是一部脉弦,一部脉弦,由于腑气,全身水液运化,三焦讲水液运化,受到了阻遏,一部脉弦,往往会显示出右关脉弦。一部脉弦,它也有寒有饮的不同的区别。它要是弦,往往是由寒饮之邪停滞在内,往往是单弦。单弦的时候可能是既有寒也有饮,不光是只有饮。饮为阴邪,在临床上经常遇见得事情。往往是由于中土虚弱,木气克伐,这种病往往,在临床当中,右寸部脉有浮弦为饮者多见,右关部脉,而在其他部脉,左边肝部,右路阳气归藏,水道()。
黄元御先生将弦牢两脉并称,关于弦牢两脉,牢脉呢,是实大而坚,是弦脉兼有实大之象。这两脉其实有共通之处,类似之处,所以黄元御先生将两脉并称。弦而有力阳气内郁,弦脉有各种变化,有浮弦,有沉弦。
关于弦脉我就简单讲一下,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一下。就以前讲的有什么要交流的。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提一下。所谓的脉象呢,我对脉象的理解都是建立在这种四时五行脉法的体会的基础上,然后去理解其他脉象。在四时五行的四五种脉象之中,体会的是一元真气盈缩。这种脉象呢,由内而外去***,然后由外而内去敛凝。营气是营于内而发于外,卫气是卫于外而收于内。所以呢,营气为阴中之阳,(卫气为阳中之阴?),营发而卫敛,在外感病中,所以太阳主统营卫,由营卫二气变化,所以(主???)
肝藏血,肝血的疏达就想春生木一样,由内而外,由阴出阳,这种现象。是什么现象呢?既然是由内而外,它必然是冲脉呢,阴质必须要足。
滑实,滑实是从哪里来呢?从水象来的,本来是沉而滑实是肾水之象,如果出现濡细涩。
如果阐述肝木之象就是木生于水而长于土,就阐述了肝木需要
搞了一段时间之后,哦,原来是五行知识,他们对医学思维早就变异了,变成了一种对方、对药、对证,揣摩对比,而对()
今天搬过来给大家讲一下,大家既然要学黄元御先生这套学问,由我来讲的话,必须由象,体会到了以后,我讲完了以后,才能跟我有沟通,要不然的话,我在这里,你们只有取类比象,领会到这个以后,才知道这个都是废话,真正要理解到这个象的概念,领会这种象,然后大家交流起来,才知道言外之象是什么东西,怎么样去沟通,。所以说,过去《内经》上讲的怎么样来学习,第一,,取类比象你会类通了,第二个,再从你会的取类比象,有法有方。
但是怎么样类比出来四时五行脉法呢?根据每个人的心态这种状态啊,有的人比较沉静一些,观察事物比较细一些,女性吧,对物质的感性认识比男性要强一些,所以在脉法啊这些方面容易入门。但是由于心智比较浮动,不容易凝敛,所以他虽然入门了,对于这种种形象呢有感应,有体会,但是又不容易凝定下来,仔细把这种象建立起来。把这种感觉整个凝敛,有观有止。
现在呢,我就是给大家讲一下,扯得远了,再回到这个弦脉上,大家讲一些理解,然后提一下问题。有什么大家在对话框里把体会打一下,然后大家交流一下。
问,弦脉和虚脉可以兼见吗?
虚脉是什么现象?虚脉与实脉,虚实,大家就是说,对脉象理解可以对比,有时可以理解更清楚。过去古人讲,虚脉迎指霍霍然,这是我也忘了,哪一个脉诀上写的,虚脉迎指霍霍然,整个脉形并不是太小。虚脉迎指霍霍然,什么霍霍然,与实脉,实大牢坚,感觉脉形一个是举按的时候脉的力量都非常弱,实脉呢,脉的力量都比较强。所以说呢,实脉与弦脉有兼夹,有实脉就隐现弦象。虚脉现于弦脉的时候往往有革脉的现象,大家知道,芤革,亡精失血的现象。革脉与芤脉呢不同点是,革脉呢,好像象皮革一样,里面是中空,外面还有皮革的弦紧之象。所以说呢,芤脉为亡血,革脉呢,亡精失血以后又有外寒之象。阴气束缚在外,就是革脉。
在临床上,我们谈一个病人,什么脉象,什么病,怎么治,情况是什么?一般看古书中的脉象,往往介绍脉弦,脉怎么怎么样,光是脉虚,一部脉法,这个我觉得是不可取的,首先反应了一点,就是说他们对脉法的研究并不是太仔细。历数临床上的各种病人,左右脉象不一的这种病人居绝大多数。就是两手脉象不一样,左浮右沉,左大右小,这个经常出现。左大顺男,右大顺女,就是男女之间脉象不同的差距。如果说混谈脉象怎么样,既不分左右,也不分尺寸的话,这在临床上意义就比较小。就我们伤寒论中来讲,寸脉怎么样,关脉怎么样,这个是怎么讲,这个是就伤寒来讲大象,讲一个内外尺寸的变化。对于杂病来说,又分单弦双弦,所以说杂病必须分左右。如果是大的伤寒的疾病,我们可以说统论关尺,统论寸关尺就行了。你看一玄冰心里讲的,弦脉应该指的是一部脉的脉象,并不是指的三部脉都弦。在临床上,多数为一部脉弦,六脉皆弦者少,寒痛之象。不是形寒肢冷,就是痛症,这种病人少见一些。往往一部脉弦,或者两部脉弦。
芤脉是什么?芤脉在于古人就像邹学亭?讲的就是芤脉续慈葱,象葱管一样,外在虽然有一层,里面迎指空豁,这个和虚脉还不一样,虚脉有点弱脉的意思。
有人问,弦脉与紧脉临床意义有什么不同?
不要说紧脉,先看脉形上有什么不同。这个弦脉呢,是阳气束于阴中,有弦紧之象,所以这两者,弦脉和紧脉有相似之处,在于我们临床的脉象之中,讲的弦脉和紧脉有什么区别呢?紧脉是弦脉加上弹人手指,紧脉就是说摸着它,脉搏的张力比较大,左右如绳转索,就好象麻绳,琴弦拉紧了以后,大家知道什么感觉?一按的时候有一定的张力的。但是你把麻绳或琴弦拧紧了以后,它不但脉搏跳动上下,他整个的这个,由自身发展,弹性往周围的张力是不一样的,这种称为紧脉,左右弹人手指,古人讲的。
它这种是怎么造成的呢?它往往是因为外寒,由于外寒束缚,导致于寒痛,并不光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,阴气居内,阳气不足,这种现象,阳气束于内这种现象,而是有外寒感袭,往往导致紧象。紧脉在临床上,尺部脉出现紧脉呢,往往是病人腰背受寒,在于下部,下部腰背受寒。关部脉呢?左关部,弦脉,弦脉遇有浮,弦紧脉,这个往往是说病人外感风寒,肩背部多一些,然后是关脉出现。这个寸脉出现呢?弦紧之象,往往是头疼。就是说从这两点讲,弦脉和紧脉是非常有类似之处的,紧脉它是寒水之象,欲疏达的阳气郁遏住了,弦脉呢,它讲的是内在的厥阴风木之气,厥阴木气它要***,欲***不能***,外面有寒象束缚,有阴气束缚的话,它主要体现内在阳气的升发。
弦脉的大象讲的以邪为主,以邪气为主,紧脉是寒气寒凝在外啊。
问弦脉在各部出现有何具体临床辨证意义?
这个就是说弦脉首先是浮弦还是沉弦,浮紧还是沉紧?这一点要搞清楚,沉弦之脉呢,大家关于弦紧之脉呢,一定要记住,一个有弹人手指,张力很大,外寒束逼的力量比较大,一个是弦脉,弦挺于指下,这两者是其实是有不同的区别的。
尺部脉浮弦,对于一般人来说,尺部脉应该沉,尺部为阴,主寒藏。有的脉法书上讲,女子尺部脉应该浮,寸步脉应该沉,男子寸部脉应浮,尺部脉应沉。这讲的是男女阴阳之别,这点不能单看,单看是非常错误的。因为这句话是有前提的,前提就是说,首先我们人类以寸为阳,以尺为阴,寸脉就是浮,尺脉就是沉。在这个大象的基础上,女子呢,她的尺脉可以充实一些,可以稍微显的不那么沉,而寸脉呢,可以显得不那么浮,浮大。所以这是女子,所以说是有前提的。不能单独拿出来理解,说女子寸脉就沉,尺脉就浮,这是阴阳倒置,这是一种病相。
阳不得出阴了以后,大家看左尺部是肾水之地,左关部,肝木生发之地,左肝木不能升发了以后,陷于下,所以左尺部浮大,都郁在这儿了,肝木不得升,郁于下了,这时候会出现什么现象?这时候就会出现二便问题,首先呢?左尺脉大的话,第一个考虑大便是不是有不通,按照过去景岳的解释就是,左尺脉是肾水之地,水归水位,手阳明大肠经主燥气,金水相生,其气互相感应,所以呢,左尺脉浮而不收呢,它有时候会显示出大便不畅啊,下焦郁气在下,这种现象。它进一步呢,由于下焦郁气在下,由于左路阳气***不利的话,它又可以影响到小便的问题。所以说两尺脉浮的话,它就会引起二便的问题,但是左尺脉浮的话,偏于大便的问题,右尺脉浮的话,偏于小便的问题。右尺脉浮的话,前列腺的问题比较多。这是临床的经验,没有必要去深抠他,把它划定,哪个属于什么,哪个属于什么,这没有意义,而且绝对是一个错误的方向。
首先讲左尺脉浮而弦,木气***不足,郁陷于下,显示浮相,这是局部的因不足而致的有余之象,因***不足而致的左尺有余之象。更兼弦象,弦象是什么?弦象是木象,木气不得***而陷于水中,在水中显示出弦象了,这就显示出水不涵木了,这个下焦已经动风象了,这个时候体现出下焦水枯木燥。
再来看沉弦,沉弦又分两种,沉弦的话,弦象不明显,首先是沉为主,弦为辅,这个时候呢,寒滞在下,就是说,下焦水寒木郁。肾水寒亘在下,木气欲***不得***,郁在下面,水寒木郁。还有一种以弦为主,下焦脉象有弦,略带急象,弦象比较明显,略带沉象。这个时候往往显示出什么,水寒木枯。木气不得生长之后,显示出风木之象,但是因为阴寒之象还比较重,阳气不足,所以显示水寒木枯,以弦象为主是以风木为主,以沉象为主是以寒象为主,阳虚为主,水不涵木,它并没有显示出风象,这两者不同的现象。浮为从阳,沉为从阴,木气不得***,一个从阳化浮象,一个从阴化沉象,两种不同的化象。从阴化吧,他就会三阴厥阴寒象比较明显,从阳化吧,它上焦胆经相火的化现就比较明显。左关部,同样存在一个弦脉。
左关部,木生于水而长于土,关部现于弦象的话,见肝之病,当先实脾。知道木能生于水而不能长于土,就要健脾,要培植中土。你看植是讲的木气,土气足了木气才能够***。黄芪是生于少阳之药,也是***木气的。干姜是辛温的也可以***木气,象党参,甘草,炙甘草这都是入脾经的。脾经是甲己合化为土,所以说木气的生长要靠中土脾阳的升动。
以前论坛上有位大家的话,千古滋阴尽是误,须知中土要扶持。这个意思是什么,一见脉象弦啊沉啊,马上入手滋阴的话,肝血不足要滋阴,肝木不得涵藏又要滋阴,这首先见肝治病,须先实脾,中土不得运化,中土化源不足导致的精血不足,上来就滋阴的话,首先就会导致中土愈败。虽然肝木风盗之象暂时得到缓解,中土愈败的话,终导致疾病迁延日久。大家可以看吴鞠通的医案,吴鞠通的医案很多时候都是反面教材。病人治上一年,然后慢慢的加重,好呢,也是暂时的出现好转,不断的出现凶险的症状,他也好像能够预料知道,但是能够感觉到阳气逐渐在消亡,中土不断慢慢在衰败。
两寸部脉,弦象不多见,临床中寸部脉的弦象呢,右寸部脉倒还见过几次。右寸部脉的弦象呢,往往是饮邪于上焦了。往往是浮中有弦,外感上焦,有风痰。就是说,既可以当饮象,也可以是痰象。如果上焦有风痰,有饮邪,动饮邪了,它会有右寸脉的弦象。
至于右关部,按古人的说法,弦居关部,它本身就是一个中土衰败的现象。弦而少胃,中土气亏,这种病往往是慢性的长期的劳损慢慢导致的。遇到这个脉象,不言而喻病人的病至少在几年以上。长期以来脾胃消伐受损,而且与他小时候饮食不能调控,小时候由于吃肉啊,饮食不节啊,造成脾胃的损伤。
右尺脉的弦象也分为浮弦和沉弦,右尺为命门之所,三阳之气,就是说我们知道,足三阴,三阴之气***,三阳之气就要敛降。少阳阳明太阳就要敛降,敛降到哪里呢,敛降到右尺,命门。阳气就要归敛于命门,归敛住了,就叫三焦火秘,秘于下,水清而火旺。三焦之火不秘,右尺脉浮的话,实则窿闭,虚则遗溺。这个脉象浮的话,虚象呢,就会导致大小便不禁,实象呢,浮而有力呢,就会导致下焦的这个,窿闭,就是说小便尿不出来,或者是泌尿系统感染之类的,这种种疾病现象。这里再加一个弦脉,浮而弦,这是什么现象?下焦还水亏。藏阴不足,水亏,风木之象已经从左尺动到右尺脉了,这个时候浮弦之象,这个就是不藏。这个时候治疗呢,要滋阴降火。千古滋阴尽是误,须知中土要扶持,这句话呢,你要反复理解就是,并不是滋阴都是误了,中土要扶持的基础上,滋阴就不是误。所以呢,临床上你要用六味地黄丸的时候,你要看中土是不是寒,中焦寒了,你把茯苓干姜加上了,然后,再用六味地黄丸,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。中气不足了,加上人参干姜,你再用六味地黄丸,这就不一样了。下元,生地山茱萸都可以用,但是你要看中土,中土如果能够运化,胃如分经之炉,药入于胃以后,更从其使,寒热温凉各从其性。这是在于中土还能够运化,脾阳能升,胃阴能够潜降,胃气能降。这样的话,用养阴药,能把浮阳涵藏住,用温阳药,能把寒邪破散开。
再一个就是右尺脉沉,右尺脉沉而弦,命门之地收藏太过,少阴寒水之气闭藏太过,元阳不足。四逆汤是什么方子啊,四逆汤并不是少阴方,它是太阴方。大家仔细看伤寒论太阴篇的时候,大家会知道,四逆汤是太阴病的主方,它其中有一段就是,病人腹满而痛,然后下利的病人,它并没有给宜理中辈,最后给的是,宜四逆辈。这个我们从临床上,从火神派出来的病人也知道,火能生土,很多太阴病不能从阳化,往往是因为炉中之火不旺,温火所以生土,所以临床上我们用的时候都是附子理中汤。仲景于附子理中汤没有太多的论述,他论述往往就是四逆汤,四逆汤和理中汤。大家该把握的就是该用四逆的时候就必用四逆,而且就是说,平常要扶持中土的时候,茯苓该加的时候一定要加。因为什么?温病学派讲究的就是,温阳在于利小便,阳气闭藏在内不得通,有寒气闭阻的时候,阳气不得流通,是因为阴气凝滞,需要靠水道的通利。但是如果是脉象沉弱的话,特别弱,阳气已经亏殆了,这个时候就不能加茯苓,加茯苓会更加助于阳气的走失。想到这点的话,就想到现代医学戕害人类的一个,现代西医各大糖尿病专家都讲,糖尿病病人喝水没关系,吃饭一定要吃得少,他就不知道糖尿病三消之后必集于肾,肾消。糖尿病发展最后都是入肾的,喝水都了以后,阳气走泄更利,肾阳亏殆的速度更快。他们就是说,掩耳盗铃,暂时的看到只要血糖不升高,荞麦面能吃,牛肉也不忌,苦瓜还能够降血糖,导致病人迅速的在三五年之内阳气就亏殆,这点就是愚昧杀人啊,这点我们也没有办法,很多病人念念不忘,执迷不悟还跟随他们,这就是他们的众生,有时候我们也没有办法。从这点就告诉我们,肾气主张开化,你要利水助于阳气通行,但是阳气过于通行的话,就会导致阳气走失得更快。所以在温养肾气当中,有时要慎用利水药。利水药就是茯苓,过去讲的(奋利)?
过去我们古人过去很多名家都讲,中土气机真正衰败的时候,茯苓是不要加的。茯苓、薏仁、泽泻这些利水药,一丝一毫都不能加。中土本来就陷在下面了,再加上这些要就起不来了。第一,肾柔不能过于刚燥,第二,不能奋利,第三,苦寒药,就是说以甘淡平和为主,再稍佐以甘温之药,然后渐渐把中土培和起来,渐渐培养脾肾的元气。所以说,为什么很多伤精的病人不好治呢?伤精的病人本身他这个脾肾之气就有点郁陷,就有点陷在下,这个时候呢,用药过于刚燥呢,开始见效,后来就不见效了,用药偏于阴寒的话,这病人就更起不来。所以说他这个治病的话,就是说,药味应该以平和为主,药煮的时间要长一些。平常我们煮药都是半个小时,什么什么汤,汤者荡也,涤荡五脏六腑的寒热邪气。过去古人讲,煎,我们的药要入味的话,伤精的病人本来就是五脏的精气不再收藏,每天脑子里胡思乱想,声色犬马,五脏精气离位,阴之五宫,本在五脏,这个阴气呢,涵藏呢,他是靠的五味,五味的充养,所以说呢,我们熬药的时候要熬的长一些。金元四大家过去在这方面有很多研究,比如什么煎,你要煮上够一个小时,入味,药气就淡了,入的是味,养五脏之阴。
一片冰心讲,能不能讲弦滑呢?弦滑本为木气之象,左脉弦滑呢,代表气血***,这就是条达之象。右脉弦滑呢,这就要考虑考虑,右关部脉,一般都不见弦象,春季可以略带弦象,右关部脉也不能见滑象,右关部脉是收敛之象。右关部脉沾滑象是脾土的阳气亏虚。往往是寸关兼于滑象的话,属于寒湿,这讲的是右寸关。左尺脉弦滑的话,可能是肝木郁在下了,木郁化热。
利水不是助阳气,利水可以通阳,它可以助阳气的流通。
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吗?
每节课我给大家讲脉法的时候,都没有专门列出课题,专门讨论脉象的这个,大家是需要在课下,对于各种脉象相关的书籍去学习一下,去涉猎一下。我主要随机的给大家能够想到的给大家引申,给大家讲一下。所以说,每节课都是对脉法的一个总述,谈谈我个人的心得。大家每个人的理解呢,要看大家在临床上对自己的领会。深浅要靠自己平常不断的积累,然后才有感触。
问,能不能讲讲小儿盗汗的病机?
小儿盗汗的病机是什么?小儿盗汗的病机,第一点,小孩是稚阳之体,他类比人身之中就好比是少阳,小孩盗汗呢,你想想,这少阳不得***的时候,他会逆于上,导致肺气不能敛降,就会出现盗汗。这盗汗的时间呢,往往是后半夜,大家想想,这后半夜往往也是少阳***的时候。既然知道了这点之后,我们就知道,这个小孩的少阳***肯定不利,往往导致盗汗。在临床上,我们玉屏风颗粒是不是,这个用于敛虚汗的方子,他的力道差一点,因为他没有就是说***阳气的,我们可以适当加一些风药,桂枝啊,荆芥啊,配合上。然后再从右路,因为肺气不降嘛,肝木主***,肺金主敛降。凡是诸般亡血、亡汗,皆是不敛啊。金水不能敛藏,敛藏金水,关键枢机在于胃气不降。所以说呢,先降胃气,再予敛肺,敛藏金气。先把郁遏的木气给他一个出路,你看小孩是不是体寒?中土寒?中土寒了以后,脾土不能助木气的疏达,就往往导致盗汗。这把机理讲一下,就明白了,方药随之变化。这个听懂了吗?当然了这个小孩啊,更年期的病人也盗汗,和小孩就不一样。更年期的病人,人到了老年以后,五脏的精血慢慢衰,亏竭了,这个时候老年人有时候盗汗啊,往往要用归啊,要用芍啊,要用熟地啊,然后再用点健脾温阳的药,因为他是精血亏虚了。小孩则不然,小孩先天生下来就一股稚阳之气,基于他这个脏腑的精气还是相对充实的,这个时候往往是由于湿着了,中土寒了,外面受寒了,无非是这两种。外感六淫,把木气***郁遏住了,内伤饮食,寒滞把木气***又郁遏住了,就这两点,所以说,治疗用药有不同之点。你不能上来对小孩也是当归熟地的用,这就左了.
问,四逆散可以用吗?
四逆散在某种情况下也是可以用的,小孩的阳气郁遏住了以后,四逆散有时候正合其意,这就需要我们观察小孩的病机所在了。但是四逆散的使用吧,要看小孩素体的形神不是太怯弱的,素体怯弱的,四逆散一用,阳气打回去了,阳气陷在底下了,这个也会暂时出点效果,但是小孩会出现其他的变证。晚上不出汗了,但是晚上可能出现闹腾,惊厥。所以在诊室里有很多小孩,夜眠不安,晚上睡觉老倒腾,蹬被子什么的,这都是属于到了晚上木气不得和升,厥阴之气不得安藏,有一部分病人就用桂枝二陈,效果也还可以,有的病人是外感没有好透,有的病人小孩用的是理中汤,用完之后晚上也不折腾了,所以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。四逆散讲的就是这个阳气郁遏在内的一个方子,与他类似的,阳气郁遏再深一步,热愈深,厥亦深,用的是承气汤。这个厥阴之气不得***以后,化现少阳之火,少阳之火也郁遏在内,这种病人的话,一般神情会烦躁一些,阳气有余从神情和动静可以看出来。阳虚的病人,他表情比较淡漠一些,比较安宁一些,阳盛,阳气郁遏的病人比较烦躁一些,然后是说怕烦躁,怕喧闹,睡觉也是不安宁,不会向壁而睡。古人说,实证的病人他不向壁,虚证的病人喜欢面壁,缩在一块。四逆汤具体的方义,我们讲到伤寒论,厥阴这一章的时候,会具体讲,现在就不讲了吧。
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吧,等到下周三,再把脉法结尾部分,其余的几个脉象给大家阐释一下,好,今天就讲到这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