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转] 杂谈药性典籍 2014-6-21 05:20 阅读(2) 转载自医易心
赞评论转载(48)分享(3)复制地址编辑
上一篇 | 下一篇:天乙神针 艾灸 ...
讲药性的典籍,以《神农本草经》为最早,也被历代中医所推崇。明代李时珍作《本草纲目》,出发点是他认为当时的世医对药理,药性的认识比较混乱。李时珍所做的努力不可谓不大,结果呢,个人认为,没有抓到药理的精要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,以罗列见长,而理路并不分明,如果学药从本草入手,估计很容易晕头转向的。
那么我们学药理,入手怎么入手呢?
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历史上,方书之祖是《伤寒杂病论》。作者张仲景,历代中医尊崇为医圣,这个名头不是白来的,概因为,《伤寒杂病论》,《金匮要略》所记载的医理药理,明白通达,上通易理,医理,下接临床实践。历代真正沉下心来研究的医家,公认为谴药组方的祖师。由此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地位。
而对伤寒杂病论,金匮要略研究深刻,从易理到医理到病理到药理都总结出理路的人,第一个要认识的,就是黄元御。
黄元御,跟我是山东老乡。这个人,在中医历史上名头不算的很响亮,甚至被许多中医所诟病怀疑。但是,论实力,黄元御的医学功底,临床水平,那是没的说。诸位都是立志学习真正的传统中医的人,所以,大可以自己了解下这个人。黄元御写的药理著作,系统阐述药理的文章是《长沙药解》。
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在长沙药解自叙里说的几句话,就能看出来,为什么黄元御被很多医家诟病了
“玉楸子悲先圣之不作,后学之多悖,处滑靡波流之日,思以一篑障江河,垂帘著述,十载于兹矣。以为书者,庸工之法律,药者,庸工之刀斧,千载大难,吾将解之。”
玉楸子,是黄元御的号。他在这里所说的话,可谓几乎把世上的中医都得罪了
“先圣不作”,就是不作为,本来该说明的道理,就是不说明,所以,先圣值得批评。这里的先圣肯定包括张仲景的。不过,张仲景的错,在黄看来,在于没有明白的把药理告诉世人,只是把病理辨证和对应的方子叙述的很详细。好在张医圣流传下来的东西,是实践检验过硬的。所以,还可以通过这些东西来反推药理。
后学多悖,那就更不奇怪了。先圣如此,后学无凭。所以,在黄看来是滑靡波流,意思就是日渐衰落,人云亦云。在这种情况下,黄想一篑障江河,也就是想用自己的一己之力,来挽救中医日渐下滑的趋势。这样的话,说出来就是要承担后果的,这个后果还很严重。怎么个严重法呢,就是被世医所诟病。
对黄比较认可的,是他治疗的病人,效果没的说,活人无数。在我们山东,那是大大有名,自然是因为他主要在山东行医的缘故。
在后代医家眼中,对黄比较认可的,包括彭子益。彭子益对学生的要求是,学习药理,长沙药解是必修课。
黄元御的语言文字是非常高明的,堪称是状元之才。我们看他对李时珍是怎么评价的:“李时珍作《纲目》,搜罗浩衍,援引该洽,备牛扁狗骨之木,列鸡头鸭脚之草,采神经怪牒以炫其奇,征野史稗官以著其富。纪载博矣,而醜谬不经。嗟乎!未认人理,焉知物性。”
我们看《长沙药解》,可以当做字典来用,每次学习到一种药物,都可以查查
我们今天来看看长沙如何解甘草:“味甘,气平,性缓。入足太阴脾、足阳明胃经。备冲和之正味,秉淳厚之良资,入金木两家之界,归水火二气之间,培植中州,养育四旁,交媾精神之妙药,调济气血之灵丹。”
文字是非常好,那没的说。关键是理路。我们来分解看看,味甘,气平,性缓。这个简单。气是指什么?气,是对药性作用结果进行评价的,比如有的药物冲,有的药物缓,有的药物平。
入足太阴脾、足阳明胃经,这是讲归经
备冲和之正味,秉淳厚之良资。这里说的就是甘草入土的进一步解释。所谓的冲和,醇厚,都是对土的最好解释。
入金木两家之界,归水火二气之间,培植中州,养育四旁,交媾精神之妙药,调济气血之灵丹。以上的这几句话,是理解甘草药性的关键
大家看,是不是把后天八卦太极图给出来了,中土,四旁,甘草入中土而培植中州,起到运转轴心的作用,同时,又兼顾四维,金,木,水,火,在中土四旁运转,都离不开中土的轴心节制。这不正是我们一直以来所理解的五行流转吗。所以,不要只被黄大才子的华丽语言所吸引,还要看到华丽文字背后的理路。
接下来的内容我们讲过,炙甘草汤
“《伤寒》炙甘草汤,甘草四两,桂枝三两,生姜三两,大枣十二枚,人参二两,生地一斤,阿胶二两,麻仁半升,麦冬半升。清酒七升,水八升,煮三升,去渣,入阿胶,消化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一名复脉汤。治少阳伤寒,脉结代,心动悸者。”
当然了,这里的解释,我觉得不够深刻详细
对炙甘草汤的理解,我们前面讲的更详细,而着力点在津液,这是黄大才子没有看到的。
接下来,最甘草的理解基础上,所写的延伸性文字,我觉得有必要好好看看
“人之初生,先结祖气,两仪不分,四象未兆,混沌莫名,是曰先天。祖气运动,左旋而化己土,右转而化戊土,脾胃生焉。己土东升则化乙木,南升则化丁火,戊土西降,则化辛金,北降则化癸水,于是四象全而五行备。木温、火热、水寒、金凉,四象之气也。木青、金白、水黑、火赤,四象之色也。木臊、水腐、金腥、火焦,四象之臭也。木酸、金辛、火苦、水咸,四象之味也。土得四气之中,四色之正,四臭之和,四味之平。甘草气色臭味,中正和平,有土德焉,故走中宫而入脾胃。脾土温升而化肝木,肝主藏血而脾为生血之本,胃土清降而化肺金,肺主藏气而胃为化气之源,气血分宫,胥秉土气。甘草体具五德,辅以血药,则左行己土而入肝木,佐以气药,则右行戊土而入肺金。肝血温升,则化神气,肺金清降,则化精血。脾胃者,精神气血之中皇,凡调剂气血,交媾精神,非脾胃不能,非甘草不可也。肝脾之病,善于下陷,入肝脾者,宜佐以***之味,肺胃之病,善于上逆,入肺胃者,宜辅以降敛之品。呕吐者,肺胃之上逆也,滞气不能上宣,则痞闷于心胸。泄利者,肝脾之下陷也,滞气不得下达,则胀满于腹胁,悉缘于中气之虚也。上逆者,养中补土,益以达郁而升陷,则呕吐与胀满之家,未始不宜甘草。前人中满与呕家之忌甘草者,非通论也。上行用头,下行用稍,熟用甘温培土而补虚,生用甘凉泻火而消满。凡咽喉疼痛,及一切疮疡热肿,并宜生甘草泻其郁火。熟用,去皮,蜜炙。”
这些文字,多读就会有感觉了。
大家看这句话,“木臊、水腐、金腥、火焦,四象之臭也。”实际上,对五行对应的气味问题,这里黄元御给出了自己的说法
水对应的是腐;木对应的是臊;金对应的是腥;火对应的是焦。不要小看这些说法,以后在很多地方印证,用的到。
关于水对应腐味,刘力红在自己的文章里特意举过一个例子,就是棺材朽木入药治疗肾病的一个案例。由此强调一下,某博士说的是坤土对应腐,艮土对应甜,应属谬见。